一是基础保障关键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驱动转换关键在于建设创新型钢铁;
三是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建设国际化钢铁;
四是与社会、环境共融共存关键在于建成低碳绿色钢铁;
五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建成可持续运营钢铁工业。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实习记者 张玉
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集中部分钢铁企业之力,耗时1年多完成的《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和路径》研究报告将于近期印发。这份报告以的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新时代对钢铁工业的战略定位、目标和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战略以及实现的主要路径,对全行业认真贯彻的精神,促进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月13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8年理事(扩大)会议上,钢协副会长迟京东代表钢协课题组对该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力争提前5年~10年
率先实现钢铁现代化
迟京东指出,的以来,钢铁工业主动认识新常态,着力适应、引领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士断腕去产能、转型升级谋发展,最终浴火重生,实现行业整体复苏向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以来的5年,是钢铁行业供需矛盾转变、新旧动能转换的5年;是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缓解、有效供给扩大的5年;是转型升级加快、提质增效、扭亏为盈的5年;是结构调整加速、节能环保力度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5年。钢铁工业已经进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新的发展阶段。
宝武集团武钢股份条材总厂生产的0.8毫米热轧带钢。图为员工正在测量钢卷厚度尺寸。(艾勇 摄)
迟京东强调,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必须以的精神为根本遵循;转型升级路径选择必须遵循新时代的新目标、新要求;转型升级战略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自身发展要求。基于此,该报告提出了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定位——要继续成为新时代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原材料产业,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撑产业地位,要与社会、城市、生态环境共融共存,并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通过转型升级,提前5年~10年率先实现既大又强的钢铁现代化,。
新时代呼唤新钢铁。迟京东指出,钢铁工业处在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增强,但同时也面临着相互交叉、相互影响、错综复杂的困难和问题。,钢铁工业必须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为突破口,以加速推进结构调整为抓手,实现钢铁产业转型发展;以实现绿色发展为重点,以加快技术创新为主线,实现钢铁产业优化升级;以国际化建设为支撑,达到综合竞争力最强,实现钢铁产业可持续运营,率先建成既大又强的钢铁产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钢铁产能过剩
是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迟京东指出,产能过剩是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普遍性、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并非钢铁行业特有的经济现象。
“纵观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历程,经济发达的钢铁生产大国先后多次出现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各主要发达国家先后完成工业化,进入经济转型阶段。受两次石油危机影响,钢铁需求迅速萎缩。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在钢铁消费达到峰值后的10年内,粗钢消费最高降幅分别达到43.7%、24.7%、30.9%,钢铁需求呈现出总体下降的态势,并演变为世界钢铁产能过剩问题。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钢铁产业被西方称为‘夕阳产业’就源于此。”迟京东说。
京沈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收官大作,全长698公里,采用鞍钢高速重轨铺设。图为工人们正在京沈高铁辽宁段上吊运通信电缆沟盖板。(柳祖林 摄)
迟京东介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回落,导致主要发达国家钢铁消费需求大幅下降。2016年,欧盟粗钢消费量为1.72亿吨,比2008年下降16.9%;日本粗钢消费量为6750万吨,比2008年下降18.9%;美国粗钢消费量为1.03亿吨,比2008年下降6.4%。
“可以说,在世界钢铁产能过剩的基础上,受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钢铁消费进一步回落,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再次加深,叠加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因素,钢铁产能过剩成为世界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迟京东指出。
钢铁工业将长期处于
阶段性、结构性
供大于求状态
迟京东指出,2000年以来,我国钢铁产能增长速度高于产量增长速度。2001年~2005年,粗钢产量和产能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3.5%和25.4%;2006年~2014年,分别为8.8%和11.5%。产能利用率小周期波动,但总趋势是下降的,逐渐累积为产能过剩的矛盾。2015年,粗钢产能为11.28亿吨,产能利用率为71.3%。经过近两年开展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有所恢复,2017年产能利用率预计能达到76%~77%。“中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已经得到缓解,但现在仍未达到最理想的状态。”迟京东说。
迟京东表示,钢铁工业发展要审时度势,不审时度势则宽严皆误。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恢复的趋势明显,国内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为钢铁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此外,传统“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变化,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消费需求拉动减弱,单位GDP粗钢消费强度回落,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粗钢消费强度下降,国内粗钢消费开始进入“新常态”,由持续增长状态进入“峰值平台区”。
迟京东介绍,国内粗钢表观消费于2013年进入“峰值平台区”,2017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预计为7.6亿吨,未来5年~10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平均值预计在6.5亿吨~7.5亿吨区间。钢铁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意味着钢铁行业将长期处于阶段性、结构性供大于求的矛盾状态。在这一阶段,钢铁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钢铁消费的增长与结构的变化取决于下游行业的需求变化。从建设用钢、装备制造用钢、消费品制造用钢这几大类钢铁消费去向来看,将来钢铁需求增长的空间有限。聚焦到供给侧,化解过剩产能使得长条材产能利用率恢复到72%,而扁平材产能利用率却只有70%,分品种来看,各种类的钢材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种供求趋势和供求结构会给我国钢铁产业下一步发展带来很复杂的问题。”迟京东说。
不锈钢防尘大棚——太钢厂区原料场已投入使用。图为不锈钢防尘大棚外景。(特约通讯员 王旭宏 摄)
迟京东指出,新建产能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截至这次理事会召开之前,按照各地公告的数据,拟新建转炉63座、电炉66座,产能合计约1.39亿吨;相应淘汰转炉131座、电炉73座,产能合计约1.56亿吨。“表面上看,新建的产能比淘汰的产能要少,但是有一个问题大家要注意,拟建转炉的容积比淘汰的要大,这使得我们面临一个很大的考验——新增产能风险。而对供给结构影响更大的是,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在建热轧宽带钢轧机产能约为5500万吨。可见,钢铁产业的供应结构确实存在矛盾和问题。”迟京东说。
钢铁工业新时代
的新矛盾、新战略
迟京东在报告中还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之后面临的新矛盾,以及将要采取的新战略做了具体的解释。
新阶段——2013年起,中国钢铁生产消费进入“峰值平台区”,随着近两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地条钢”的彻底清除,钢铁产能总量过剩的矛盾得以缓解。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钢铁工业还将持续处于阶段性、结构性供给过剩状态。
新矛盾——钢铁工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生态环境要求提升等一些突出问题仍然存在。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持续满足更高要求、与生态环境和谐友好共处、实现可持续运营的高质量发展的矛盾。
新战略——持续改进,不断创新,推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改革,不断满足下游用户和国民经济对钢铁材料的需求;持续提升,实现钢铁产业低碳绿色发展,达到与生态环境、社会友好和谐共处的状态;持续优化,实现钢铁产业可持续运营,持续支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钢铁工业未来转型升级
五大重点路径
迟京东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钢铁工业未来转型升级的五大重点路径。
一是基础保障关键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成为行业发展战略实现的基础保障,要继续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产能布局优化与工艺结构调整,推进组织结构调整。钢铁工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钢铁工业要着力产能优化,统筹总量控制,深入推进产能布局调整、兼并重组及工艺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钢铁工业要着力推进组织结构调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进行兼并重组。
钢铁工业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能结构优化,解决钢铁产业结构与布局合理化问题,使钢铁产能与市场需求、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城市容量、环境容量相协调,从而形成组织结构优化、区域分布合理、经济效益好、竞争力强的发展态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建立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化集团。
二是驱动转换关键在于建设创新型钢铁。钢铁工业要建设创新型钢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须在体系建设、能力提升、质量升级、智能制造等方面有所突破。钢铁工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跳出“引进-跟随”“并行-落后-再引进”的创新陷阱。在钢铁产业转型的关键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钢铁工业实现既大又强目标的必经之路和根本保障。钢铁工业是流程制造业的典型代表,要将钢铁工业的发展融入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建设中去。因此,钢铁企业要加大创新投入,注重产品研究开发和技术引领;要强化协同合作创新,通过与产业内其他产业及上下游企业合作,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前沿技术,提升材料和服务价值;要着力加快质量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智能制造水平,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钢铁工业是有基础、有能力、有条件在自主创新上率先实现突破的。
三是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建设国际化钢铁。迈入新阶段,钢铁工业要拓展发展空间,保障持续经营,必须开展国际化建设。为此,钢铁工业要“联姻”下游用户,提升钢铁出口的贸易价值,打造全球化产业链,提高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支撑,加快钢铁设备技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推动中国钢铁设备、技术、标准实现国际引领;要以推动跨国钢铁集团建设为重点,推进国际钢铁产能合作,努力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保证我国钢铁工业既大又强目标的实现。
四是与社会、环境共融共存关键在于建成低碳绿色钢铁。钢铁工业要积极推动钢铁产业低碳绿色发展,真正实现与社会、环境、城市的共融共存。、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保税实施条例等带来的新挑战,钢铁工业要着力推进工艺结构调整和工艺技术进步,将路径选择重点放在优化总量、循环、低碳和绿色等方面,推进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如何科学利用废钢资源来扩大优势也是钢铁工业进一步推动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钢铁工业必须认真研究废钢资源的稳定供应保障、电力资源保障和产品市场需求等方面内容,不可盲目发展。另外,钢铁工业还要在优化区域生产总量、突破低碳绿色技术约束、体现钢铁低碳绿色价值等方面下功夫。
近年来,马钢先后建成70余套污水处理设施,在线运行率达100%。图为马钢六汾河污水处理站职工正在净化水池巡检。(特约通讯员 张明伟 摄)
五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建成可持续运营钢铁工业。建设可持续运营钢铁工业的最终目的是建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钢铁产业。可持续运营体现了钢铁工业既要实现自身发展,更要实现持续支撑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转型升级目标。钢铁工业要着力提升创新价值,实现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建设以用户为中心、技术为主导、质量为先的新型钢铁竞争价值体系,充分体现钢铁产品质量价值和技术价值;要着力提升运营效率,保障职工权益,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和管控;要开发应用低成本、高效稳定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要强化资本运营能力,降低杠杆率;要拓展盈利空间,在复杂多变、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下始终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