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风格(High-Tech)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机器美学,随着科学的进步,尖端技术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要求树立一种与高科技相应的设计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高技术风格的发展是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还强烈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高技术”风格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机器美学”最早休现于建筑设计上一样,“高技术”风格也是最先在建筑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对工业设计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最为轰动的作品是1976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设计者是英国建筑师皮阿诺(Reuzo Piano)和罗杰斯(Richard Rogers)。他们对自己设计的解释是:“这幢房屋既是一个灵活的容器,又是一个动态的交流中心。”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大楼不仅直率地表现了结构,而且连设备也全部暴露出来。
“高技术”风格在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上的主要特征是直接利用那些为工厂、实验室生产的产品或材料来象征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一时间,类似外科医生用的手推车、仓库用的金属支架、矿井用的安全灯、实验室用的橡胶地板等纷纷进入居家环境中。
“高技术”风格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风行一时,并一直波及20世纪80年代初。但是“高技术”风格由于过度重视技术与时代的体现,把装饰压到了最低限度,因而显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常招致非议。
“高技术”风格的特征是简洁的造型,光亮与金属的造型,(加上一些冷冷的灯光效果),工业化产品或粗犷建材的直接引用,建筑物厂房化(或效率化),结构的外露(尤其是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