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天悯人是一生的功课(1)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0-24 06:07:42

你好,凯恩:


最近一段时间在为创业的事情头疼,思考究竟要创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两年前,还记得身边的姑娘问我:你觉得什么样的公司最好。我没有任何迟疑的回道:我自己的公司。似乎这个答案已经酝酿许久,烂熟于心,然而确实是第一次被问到。弗洛伊德说,一切玩笑都有真实的成分,所有口误都是潜意识的流露。


这个穷其一生都在探索童年阴影的老头,可能说对了。他说人分三重,本我,自我和超我。可以将上面的回答粗暴的归为本我。我向来不排斥自私的动机,我拒绝的是对别人的恶意,这与其说是一种理性假设,我宁愿称之为自我坚守。前车可鉴,历史上曾有相当多的人在追求人性里纯而又纯的美好,他们中不乏精英和领袖,有理想气质、有无畏牺牲,他们妄想摒弃人性恶,打造人间天堂,把自己塑成金身。然而,已经被验证:想成为上帝的人往往都堕落成魔鬼,想把天堂引向人间,往往都会把众生引入地狱。洪秀全、斯大林、波尔布特和某,历史的吊诡之处无非在此。


不承认人与生俱来的自私、贪婪和愚昧,都是危险的。可人生而为何,我不相信放纵自私、满足贪婪、自愚自乐是道德人应有的追求,即使,善良、知足和分享,也不应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引用金庸对侠之大小的论断:侠之小者,行侠仗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笔者托大,想借题发挥。我以为,衡量人有一条金线——是否能够悲天悯人,乃至与万物共情。能够悲天悯人的人都接近伟人,至少在悲悯的瞬间可称得上伟人。在我来看,为国为民仍是悲天悯人的第一重含义,中华自古都有侠之大者,他们中文治武功,纸上撰乾坤,投笔安天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是忧国忧民的优秀代表,年少时读来无感,一副沉重,了无生趣,直到有一天亲身来到杜甫草堂。将心比心,设想我就住在这两间茅草房,还能否写出安得广厦庇天下寒士这样的话,他的确是在用生命呐喊。可如果仅此而已,我也可能会刻薄的说一句大而无当。多读读他的诗,你会发现,杜甫的真情更流露在对草民百姓的怜悯。这好比拍战争电影,我分为两个层次,运筹帷幄之中,决战千里之外,指挥部的英明引领千军万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这种故事只有在小时候才会热爱;能把战争拍出血淋淋的感觉就属于第二个层次了,还以战争本来的面目,延宕、反复、惨烈,把人性里最美好的天使和最邪恶的魔鬼一齐释放,然后交织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化学反应,所以,战争片是探讨人性的最佳场所。安史之乱是杜甫最重要的灵感源头,三吏三别好比战争片的第二个层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里一个独字,让人潸然。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这里一个暖字,让人可叹。没有真切感受很难写的出来,所以,在二十五岁以后,我越来越以细节视人,因为大而无当者,眼中只有梁木,难见秋毫,由此可见,杜甫确实把忧国忧民这事儿当真。不过,杜甫自号野老,也因此名不副实。借公差之机,用了两个小时游历草堂,回来时,心中默念四个字:工部千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的词最好,读来热血喷张,作为一名革命青年出身,他的一生,不仅说,而且努力的做。年少时,于千万人中走单骑,南归后屡次谏言,十议、九议足见其战略洞见和胆识。然而,因为相关部门阻挠,更由于不得皇帝心思,少年以后都不得志,遭遇弹劾后始终被放闲职,直到隐居。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才看得出主义真不真,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必然具有坚持的品质,无论置身庙堂江湖、两鬓青丝白发,都不放弃初心,都能永远热血。直到六十四岁被重新起用,他依然振奋不已,临终时仍大呼杀贼。总结辛弃疾的一生都流连在这个梦里: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词人里,我最爱辛弃疾,因为他兼具理想气质和实践家,因为他是个十足可爱的倔老头,热血不荒。今年去杭州,风雨夜读起稼轩长短句,,只是渐凋零,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前文曾说,为国为民仍是悲天悯人的第一重含义,现在我们来聊聊第二重。无论是忧国忧民还是以天地不仁,都是围绕着人展开,以人情为出发点。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两千一百年后,弗洛伊德出生,提出本我、自我、超我与之神似非常,但又明显低了一个段位,因为至人与道合一,要高于超我的境界。以上,我们还限于对圣人的探讨,相当于自我阶段。如果要到超我和神人的境界,又该如何?(待续)


- - -

Tips:请不要将自己轻易地交给任何一种信任,因为都有可能是错的。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