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赶到“2017胡润新金融百强榜”发布会现场时,被一个巨大场景震惊了:乌央乌央的会场里,很多人都埋头阅读同一本书,书名叫《拆掉高高的柜台--对话新金融》。
原来,主办方将这本书作为礼品放进纸袋里,送给每一个与会嘉宾。
诞生于2016年的“胡润新金融百强榜”应该是互联网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榜单。我兴奋,但又忐忑,怕嘉宾们骂这本书写得不好。因为我就是这本书的第一作者。
(“吴风显”是我进入金融行业所用的“艺名”)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之前做了十几年社会调查记者,无论是专业,还是工作内容,都与金融八竿子打不着。尤其是,2015年,我已经转型了,不再做记者了。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写这本书呢?
第一,2015年,我转型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工作了,我必须快速学习这个行业。而采访、写作是我所掌握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第二,转型之后,我才发现,对于我,记者已经不只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修养。我必须记录。这种习惯可能会延续终身。
第三,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你不搞金融,就会被金融搞。因为金融已经通过互联网技术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了,如果你不研习新金融,随时都有可能栽跟头,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投资人选择e租宝、借贷宝、快鹿集团等平台,最终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者打下“裸条”,终生蒙羞。
以下是《拆掉高高的柜台--对话新金融》的序言,详细介绍了这次写作的缘起、内容,以及本书的价值等等,或许对你有所触动,即刻研习,时未晚也。毕竟互联网金融才刚刚开始。
序:拥抱技术,克服恐惧
1
我最近一次去银行距今已有一年多了,是去办理工资卡。这一年多来,我跟金融机构的联系其实仍然紧密,比如每月准时缴按揭、还信用卡等,但这些都可在手机上数秒完成了。
甚至,我去超市买东西,中午去吃一份快餐,外出叫辆顺风车,都直接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的钱包里始终保持着几十元现金。算来,我也有一年多时间没去ATM机取过现金了。当然,没现金时,我会从我老婆的钱包里偷一点钱度日,但都是去菜市场买菜。
事实上,至少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所有年轻人都像我这样切身感受到了金融生活的飞速进步。在杭州,金融的互联网化程度更深。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已经悄无声息地攻城略池十分强悍地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开支储蓄、投资理财的方式和理念。随着互联网技术更广泛的应用和场景化更纵深地开拓,未来互联网金融形态的丰富灵活的程度,一定远超人们今天的想象。
然而,仍有很多人尚不能完全承认互联网金融的到来,或者不能主动拥抱新技术,比如我老婆。她也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更享受着网上购物的便利,但她不允许我到P2P上理财,而我就是网贷行业的从业者。有一天,为了教育我,她发给我一条微博,大意是:A跟B借了5000元钱,到期准时还本付息;后又跟B借5万元,B觉得A比较守信,便又借了,A又准时还本付息;后来,A又跟B借50万元,B觉得他很守信用,便又借给他,之后,A消失了。她认为,P2P做的就是这样的勾当。
像我老婆这样的人为数众多。据业内人士估计,在当下最火的网贷行业,全国投资人不过300多万人。人们更愿意把钱存在利息远低于P2P的银行。
我们的祖先敬天敬地,拜佛求神,是因为当时不掌握雷电风雨的形成原理。无数事例表明,恐惧源于对某个事物缺乏足够的认知。对互联网金融的恐惧,也是因为对互联网等新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
是故,这本书是写给每一个现代人的。它直接来自金融秩序重建的现场,重点探讨这些互联网金融机构解决社会问题的技术方案(也可称商业模式)。
2
这本书采访了三十多位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董事长或CEO,涉及到的机构类型包括:网贷行业、股权众筹、服务新三板、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以及致力于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科技公司等等。其中又以当下备受关注的网贷行业为主。
文章采写的时间跨度为2015年10月到2016年9月。这段时间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两条明显的线索:一条是,跑路事件频发,主动关门者也为数不少,尤其是泛亚投资陷阱、e租宝事件、“中晋系”骗局等,他们或者被误解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或者有意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行线下非法集资之实,这些涉案金额均高达百亿元,甚至数百亿元的大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冲击十分猛烈。
另一条线索是,在这段时间内,,使得原本野蛮生长、创新不断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逐渐规范,但也导致低迷,创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些专访展现了这一阶段,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业者的怀疑、观望,但又乐观、坚持的复杂表现。我发现,越是善于学习的人和组织,越能迅速适应市场和政策的变化;越是掌握技术的人,越是乐观。所以,好贷网总裁李明顺的专访《我们的内心是颠覆性的,但表现出来的是改良》和开通金融CEO李欣贺的专访《互金基础设施建设困难重重,但价值很大》尤其值得一读。这些真正掌握技术的人,是行业的瞭望者和风向标,他们能让你更为清晰地把握未来的方向。
专访涉及到的内容相当广泛,而且均为干货分享,我就不在序中列举精华以导读了。
值得补充说明的是,我做这些专访有着特殊的背景:之前,我做了十几年调查记者,2015年7月转型到一家P2P机构任品牌总监。我过去的采访工作从未涉及金融,对品牌工作更是完全陌生。但我认为,要做好一家公司的品牌建设必须透彻地掌握这家公司及其所在行业的具体情况,找准公司在行业坐标系里的位置。而采访是我所掌握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我正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开展这些专访的,问题设置得具体而全面,以至于一个CEO跳起来问:你这是同行在挖料吗?有的专访质量不能令自己满意,再约第二次采访。
这些专访完全无偿,均首发于网贷行业最为权威的新媒体“P2P观察”上。在采访中,我谢绝了车马费和微信红包,都是为了尽量保证专访的质量。
所以,本书的内容很值得从业者和投资人参考。但沿用行业里流行的一句话是“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些专访均不可作为投资的依据,因为各种风险无时不在,多少曾经风光一时的明星企业现在都已凋零。
3
2015年中秋节前的一个晚上,深圳市小铜人金融服务公司CEO李小跳约我吃饭。席间,我提出专访优质互联网金融机构CEO的想法,但苦于不再有记者身份。李小跳当即表示,我们可以给你这个身份,我们也想做这件事情,但找不到人来做。
这就是本书的缘起。
期间,由于本人另有本职工作,所以小铜人员工石万佳、戴刚勇和风铃等人也做了9篇专访。本书收录了本人21篇专访,共计11万字,小铜人员工刘珺、李嘉芸、聂铿臻、石万佳、刘琴、吴儒孟等人或帮我收集资料,或联系采访人,做了大量前期工作。这些文字是我们愉快合作的最佳见证和纪念。
是为序。
2016年11月3日,鲍小东
最后是福利,我为本公众号粉丝送出100本签名版。值得说明的是,本书不是基础性读物,如果非金融从业者,或没有金融专业背景,可能会有很大阅读障碍。所以,不如转给能够读懂她的人。感激不尽!
活动规则:
1、参与活动者为本公众号粉丝,请先关注本公众号。
2、统一于本文右下角“写留言”处,写“我要签名版”,或相似内容。其他为无效留言。
3、按有效留言的顺序,来确定获奖者。逢10的倍数(含10)为获奖者,如第10位,第20位等。100本签名版送完为止。
4、每人只送一本。
5、本周三(2017年1月11日)于本公众号公布获赠名单。
6、邮费到付。
(鲍小东,原南方周末资深记者,现企业管理者,曾任副镇长。本公众号横跨体制、媒体和商业等领域,内容丰富,值得关注。)